人
已閱讀
已閱讀
如何理解微信張小龍說的用完即走
來源:lexintech.com ?? ?? 發布時間:2018-10-15
微信之父張小龍說的“用完即走”究竟是什么意思?又該如何理解呢?
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大會上闡述了微信的四大價值觀:
一、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
二、讓創造發揮價值;
三、好產品應該是用完即走的;
四、讓商業化存在于無形之中。
其中第三條是allen關于產品設計的最新理念,他說“用完即走”的意思是:任何產品都只是一個工具,對工具來說,好的工具就是應該最高效率地完成任務,然后盡快離開。
之前幾乎沒有聽到過有人說過這樣的產品設計理念,所以今天聽到這個還是蠻新奇的。在看直播的當時感覺是這不對吧,我們千千萬萬個互聯網從業者的工作不就是為了讓用戶更多時間地使用自家的產品嗎?再說微信早期不就是通過各種功能提高用戶粘性嗎,為什么現在卻傲嬌地希望用戶減少使用微信呢?
不過既然是出自小龍之口,還是值得仔細品味的,關于“用完即走”,我覺得可以更細化地去理解。
一、產品即工具,工具即高效
如果我們從整體大盤去看互聯網的話,基本模式都是:用戶有一個需求,然后有一個東西去滿足他的需求。
這種東西,可以看做是滿足需求的工具。
而工具的最好用的狀態,應該是無形的,無形是最高效的狀態。例如以前我們用扇子來降溫,要手動搖,很累,效果也不好。后來就有了電風扇,變得很輕松,可是依然要手動調風速。到后面空調的出現,基本上讓人高枕無憂了,未來的智能家居甚至會全天候自動調整室溫。
因此我們看到工具的進化過程,就是效率不斷提高,不斷解放人類雙手,最后變得無形。
把一個個互聯網產品看成是工具的話,最好產品都要做到高效率地滿足用戶需求。
搜索引擎給一個框,輸入關鍵字展示結果,用戶點擊跳走;聊天工具把好友之間的聊天做到極致,能很快發起聊天,聊完即走;新聞門戶把重要消息凸顯出來,用戶快速獲取信息,瀏覽一遍獲取要點即可……
看回微信,聊天、看朋友圈、看公眾號,都是一個非常高效的過程,直達核心:聊天窗口沒有花哨的個性化裝扮、朋友圈都是朋友的真正狀態而非轉發的雞湯文、公眾號只提供你訂閱的信息而沒有強制推送。
二、產品即商業,商業即用戶粘性
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幾乎所有產品都是公司運作的,也就是說產品都要以贏利為目標。
把一個產品做成高效率的工具其實并不難,無非就是極簡、聚焦??墒亲龅綐O簡的產品,很難實現公司的盈利,例如360只專注于無形之中幫你殺掉病毒,而不去推廣其他產品、業務的話,公司撐不過3個月就倒閉了。
商業化的基礎就是用戶粘性,想方設法提高使用時長、頻率。
如果你關心微信的早期發展過程,就會發現微信做的事情也是提高用戶粘性。搖一搖、漂流瓶讓用戶花更多時間去跟陌生人聊天,語音消息讓用戶把微信當做第一溝通工具,朋友圈把刷微博的時間都搶過來刷朋友圈,公眾號讓用戶刷完朋友圈、聊完天之后的空隙期間看資訊文章。
包括現在的微信也有部分功能在不斷爭取用戶粘性,例如微信支付、微信游戲、微信卡券等。
三、功能“用完即走”,產品提高粘性
那么allen的理念是否一句空話呢?
對這句自帶矛盾的話,更好的理解我想是這樣的:在功能層面保持高效率,讓用戶用完即走,然后整體產品層面,要讓產品黏住用戶,才能保證商業化的實現。
allen所說的“用完即走”,并不是真的希望用戶能逐漸擺脫微信,而是希望做什么事情都能快速地完成,而不會有很多不相關東西分散注意力。
用戶離開了功能,卻不會離開微信,聊天、看公眾號文章、刷朋友圈、微信支付、京東購物……所有的功能做到高效率,提高用戶體驗讓用戶更喜歡使用,進而構成了一個微信生活方式。
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大會上闡述了微信的四大價值觀:
一、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
二、讓創造發揮價值;
三、好產品應該是用完即走的;
四、讓商業化存在于無形之中。
其中第三條是allen關于產品設計的最新理念,他說“用完即走”的意思是:任何產品都只是一個工具,對工具來說,好的工具就是應該最高效率地完成任務,然后盡快離開。
之前幾乎沒有聽到過有人說過這樣的產品設計理念,所以今天聽到這個還是蠻新奇的。在看直播的當時感覺是這不對吧,我們千千萬萬個互聯網從業者的工作不就是為了讓用戶更多時間地使用自家的產品嗎?再說微信早期不就是通過各種功能提高用戶粘性嗎,為什么現在卻傲嬌地希望用戶減少使用微信呢?
不過既然是出自小龍之口,還是值得仔細品味的,關于“用完即走”,我覺得可以更細化地去理解。
一、產品即工具,工具即高效
如果我們從整體大盤去看互聯網的話,基本模式都是:用戶有一個需求,然后有一個東西去滿足他的需求。
這種東西,可以看做是滿足需求的工具。
而工具的最好用的狀態,應該是無形的,無形是最高效的狀態。例如以前我們用扇子來降溫,要手動搖,很累,效果也不好。后來就有了電風扇,變得很輕松,可是依然要手動調風速。到后面空調的出現,基本上讓人高枕無憂了,未來的智能家居甚至會全天候自動調整室溫。
因此我們看到工具的進化過程,就是效率不斷提高,不斷解放人類雙手,最后變得無形。
把一個個互聯網產品看成是工具的話,最好產品都要做到高效率地滿足用戶需求。
搜索引擎給一個框,輸入關鍵字展示結果,用戶點擊跳走;聊天工具把好友之間的聊天做到極致,能很快發起聊天,聊完即走;新聞門戶把重要消息凸顯出來,用戶快速獲取信息,瀏覽一遍獲取要點即可……
看回微信,聊天、看朋友圈、看公眾號,都是一個非常高效的過程,直達核心:聊天窗口沒有花哨的個性化裝扮、朋友圈都是朋友的真正狀態而非轉發的雞湯文、公眾號只提供你訂閱的信息而沒有強制推送。
二、產品即商業,商業即用戶粘性
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幾乎所有產品都是公司運作的,也就是說產品都要以贏利為目標。
把一個產品做成高效率的工具其實并不難,無非就是極簡、聚焦??墒亲龅綐O簡的產品,很難實現公司的盈利,例如360只專注于無形之中幫你殺掉病毒,而不去推廣其他產品、業務的話,公司撐不過3個月就倒閉了。
商業化的基礎就是用戶粘性,想方設法提高使用時長、頻率。
如果你關心微信的早期發展過程,就會發現微信做的事情也是提高用戶粘性。搖一搖、漂流瓶讓用戶花更多時間去跟陌生人聊天,語音消息讓用戶把微信當做第一溝通工具,朋友圈把刷微博的時間都搶過來刷朋友圈,公眾號讓用戶刷完朋友圈、聊完天之后的空隙期間看資訊文章。
包括現在的微信也有部分功能在不斷爭取用戶粘性,例如微信支付、微信游戲、微信卡券等。
三、功能“用完即走”,產品提高粘性
那么allen的理念是否一句空話呢?
對這句自帶矛盾的話,更好的理解我想是這樣的:在功能層面保持高效率,讓用戶用完即走,然后整體產品層面,要讓產品黏住用戶,才能保證商業化的實現。
allen所說的“用完即走”,并不是真的希望用戶能逐漸擺脫微信,而是希望做什么事情都能快速地完成,而不會有很多不相關東西分散注意力。
用戶離開了功能,卻不會離開微信,聊天、看公眾號文章、刷朋友圈、微信支付、京東購物……所有的功能做到高效率,提高用戶體驗讓用戶更喜歡使用,進而構成了一個微信生活方式。
- 上一篇:微信小程序如何做運營推廣
- 下一篇:微信公眾號運營如何收集素材